游戏新闻

取消体育赛事审批

2025-07-29

中国取消体育赛事审批是体育管理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重要举措,旨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。以下是政策演进和核心要点梳理:

⏳ 一政策演进与核心改革

1. 取消商业性与群众性赛事审批(2014年)

  • 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取消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,仅需依法办理公安交通等必要手续。
  • 典型案例:NBA中国赛北京马拉松等赛事不再需国家体育总局审批,改由地方政府或市场自主举办。
  • 2. 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彻底取消(2015年)

  • 国务院《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》将“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审批”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,明确不得面向社会主体实施审批。
  • 改革成效
  • 需审批的赛事范围大幅缩减,仅保留行政机关/事业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国际性赛事(如全运会奥运积分赛等);
  • 商业性赛事完全退出审批清单,体育总局不再针对企业或个人审批赛事。
  • 3. 立法确认改革成果(2020年)

  • 《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》规定:除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特殊项目赛事及部分国际赛事外,一律不设审批。地方体育部门需简化流程,建立多部门“一站式”服务机制。
  • 二取消审批的范围与例外

  • 全面放开领域
  • 企业个人举办的商业赛事(如商业足球赛电竞联赛);
  • 群众性赛事(如城市马拉松民间篮球赛)。
  • 保留审批的情形
  • | 类型 | 示例 | 审批主体 |

    ||--|-|

    | 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| 全运会全国冬运会 | 国务院批准 |

    取消体育赛事审批

    | 特殊项目国际赛事 | 涉及奥运资格赛敏感区域赛事 | 体育总局或国务院 |

    迪拜皇宫网站

    | 航空登山等高风险赛事 | 滑翔伞锦标赛登山探险 | 按专项规定审批 |

    三改革的影响与后续监管

    1. 激发市场活力

  • 赛事数量激增:体育总局审批赛事从改革前年均约1000项降至2015年约200项,社会办赛成为主流。
  • 产业经济增长:体育概念股上涨,健身赛事转播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。
  • 2.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

  • 禁止变相审批:单项协会不得以备案核准等名义违规审批已取消的赛事。
  • 压实安全责任:主办方需落实风险评估医疗保障等措施,政府加强公安卫生等多部门协同监管。
  • 3. 推动配套改革

  • 转播权市场化:打破央视垄断,允许地方台竞标赛事转播权,提升职业联赛收益。
  • 场地设施开放: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健身场馆,政府以购买服务支持便民体育设施。
  • ⚠️ 四现存问题与挑战

  • 协会隐性壁垒:部分单项协会仍通过“行业标准”变相干预赛事,需加强违规审批清查。
  • 监管衔接不足:公安交通等跨部门协作机制在地方层面尚未完全落地。
  • 结论

    取消赛事审批本质是政府退出微观干预,转向宏观服务与监管。未来需进一步破除协会垄断完善多部门协同,同时通过保险制度标准化建设降低办赛风险。对于普通企业或个人,举办群众性或商业性赛事已无政策门槛,但需合规办理安全外事等必要手续,并关注地方执行细则。